新的征程需要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时代新人,需要广大教师赓续百年初心,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beat365广大教职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育人、精研学术、团结奋进,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医科大学作出了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责任担当,践行了“四个服务”“四个面向”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学院锻造了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深深影响了一批批老师、学生的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汝峰,药理学教授、机能学与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赵润英,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莹就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希望通过重温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学院教师爱党爱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仁爱贡献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广大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胸怀使命愿景,聚焦主责主业,礼敬育人天职,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曾任beat365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重症手术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汝峰,从2003到2020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回顾他的工作经历,不难发现,这位老党员在一次次重大疫情和祖国需要的时候,都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2003年,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每天穿着4层防护服,坚持数小时,衣服被汗水浸透,防护服内甚至可以倒出水来。半个月内,体重下降了15斤。
2008年,他远赴四川,经历一次次余震的生死考验,夜里伴着大雨倾盆睡帐篷,在医护人员少的情况下,他又当主治医,又当护理员、搬运员,守护着伤员,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
2011年,他作为沈阳市卫生局援疆医疗队队长,对口医疗援助新疆塔城,将精湛的技术带到祖国的西部边陲。
2020年,在武汉抗疫的过程中,张汝峰不仅连续19天不下临床一线,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还要带好医疗组,照顾好同行的两位女同事,做好队员的安全防护,尽可能多地救治病人。
从17年前的抗击非典,到17年后赶赴武汉抗击病毒,再到冲锋在沈阳抗疫第一线,17年间,每到危难时刻,他都不畏艰苦,勇挑重担。
张汝峰同志曾先后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沈阳市教科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三育人”优秀个人、沈阳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沈阳市师德标兵、“最美沈阳人”称号、沈阳市卫生局抗非典先进个人、沈阳市卫生局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沈阳市卫生局十佳青年医生、沈阳地区卫生系统“白求恩杯”先进个人、沈阳市卫生局对口支援先进个人、beat365、沈医二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beat365附属第二医院“十大健康卫士”、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赵润英教授始终用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意、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她深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技能,更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因此她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前提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把课程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入课堂,用经典生动的案例、润物细无声的词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她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和信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们仰慕赵润英老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优雅气质,大家风范和强大气场,欣赏她在网络平台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喜欢与她聊天时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的感觉。她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被沈阳市教科工委授予“沈阳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被学院授予“beat365教书育人模范”的荣誉称号。赵润英教授从教30多年,让她感到最欣慰的是听到年轻教师说“因为您,我爱上大学老师的职业了”;听到学生说“因为您,我将来也想当一名大学老师”,“老师,您上课我们从来不困”,“老师,您的文章总是给我很多启发”……对她来说在那一刻,工作中的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求真务实 爱岗敬业 勇于创新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始终坚持“以本为本”,牢牢把握教学质量生命线。多年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邀请国内外、校内外专家交流座谈,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省级教学竞赛,课堂听课和现场交流,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掌握教学运行状态,规范教学运行管理,强化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推进beat365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改革,实实在在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助推学院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1月26日,武汉疫情肆虐之际,张汝峰作为辽宁省派往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首批援军抵达武汉。作为辽宁省医疗队医疗二组组长,张汝峰带领4名医生和10名护士,在武汉市蔡甸区济和医院救治患者。经过55个日日夜夜,他们团队精准救治患者150余名,出院145人,5人转入普通病区,查房280人次,在他的救治下,病区患者“零死亡”!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医护人员“零感染”!
2020年末,沈城疫情卷土重来,由于防疫工作需要,beat365附属第二医院北院区从2020年12月27晚开始封闭隔离。全体医护人员按规定需要隔离观察,但是病区还有十余名尚未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医院领导班子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紧急调集19名医护人员火速支援。面对严峻疫情考验,作为曾经逆行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张汝峰在第一时间向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他丝毫没有耽搁,与同样有着援鄂经历的抗疫尖兵白洋护士长汇合,再次担起抗疫重任。“我们守住沈阳,让疫情不往外面扩散,就是对全国抗疫事业的巨大支持。”
赵润英教授以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每当上课时她告诉大家,目前正在使用的某个机能学实验装置或某个机能学实验方法是源于自己的发明创造时,同学们都会投来无比敬佩的目光和发出极其崇拜的声音。
她于2004年开始接手机能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面对多年存在的个别实验项目因实验装置简陋而影响实验效果的问题,她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实验装置制作材料的筛选、结构与外观的设计、功能的完善等工作。一个个方案推倒重来,一种种材料放弃再选,两年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体蟾蜍心脏功能测定系统”,并于2006年开始在beat365机能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该发明专利产品的应用,在大幅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和大量节省实验动物经费上为学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因此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沈阳市百佳科技创新能手”的称号。2019年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她对唯一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项目——“氨中毒引起肝性脑病及其治疗”进行了实验麻醉方法的创新性重大改革,攻克了该项实验不符合动物伦理和违背“3R原则”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作为一名教师,赵润英教授以求真务实的勤恳工作态度,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工作的首要责任,在教学一线坚守了35年。近年来,她每个学期都会以教学标兵的身份分别在学院和基础医学院层面上讲授公开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混合式教+学),不断琢磨和挖掘教学方法,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赵润英教授坚持备好每一节课,每次课前都要对PPT中的文字、图片、视频、案例的使用进行推敲和更新,并加入前沿知识。她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她良好的教学仪态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的一句“老师,我太喜欢您讲课了”,督导的一句“大家风范”,是对她勤恳工作的最大肯定。
作为机能学与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主任,赵润英教授致力于机能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探索性实验的开展、机能实验课与临床相结合的实现、机能多媒体实验室和信息化集成化实验室的建设。2018年5月,评估在即,赵润英教授作为主编日夜奋战,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高质量完成了“医学机能实验学”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2018年9月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前,她接手药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从实验室装修的后期完善到组织仪器设备安装、培训,组织药剂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等多学科实验教材的编写,付出了巨大心血和代价。2018年9月她起草、制定各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评估专家入校前,18个实验室制度全部上墙,避免了评估检查的漏洞。2018年11月护理认证专家入校前,她调整、增开、预试针对护理专业的实验项目,弥补了缺陷,得到护理认证专家充分认可和好评。2018年7月、8月,她放弃了暑假休息,进行4个机能实验室的改造和重建工作。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工作无不凝聚着她默默付出的心血和勤恳工作的汗水。
张莹老师从事流行病学教学科研十六年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从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开始,她就立志忠诚于教育事业,工作中勤奋努力、勇于探索。入职之初,积极参加各项教学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和对学情的不断总结,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案例、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讨论,从而在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热烈上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听、乐于学。在多年来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承担的《流行病学》课程入选校级一流课程。
张莹老师在担任教研室主任以后,在做好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倾心全力帮助年轻青年教师,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到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反馈等多方面,帮助年轻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快速成长。目前教研室两位青年讲师,已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分别在学校和二级学院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带领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践,教研室先后承担多项校级、省级教改课题,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 以心待生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些优秀教师继承和发扬沈医教师精心育人、追求卓越的优秀传统,不仅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还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践行了一名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者诺言。
2007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前夕,由于没有适合做骨髓穿刺的患者,备考的学生没有在患者身上实际操作过。为了让学生体会实际穿刺的感觉,在国评时发挥出好的成绩,张汝峰毅然决定让学生在自己身上进行练习。他先后让两名同学在自己身上进行局部麻醉的练习,又让这两名同学在自己身上进行骨髓穿刺的实际操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体现了沈医教师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当他得知在二院实习的一名同学因家境困难欠交学费,就拿出一千元钱通过辅导员资助了部分学费,那位同学直到毕业才知道这件事,到医院当面表示感谢,他鼓励同学把关爱化为前进的动力,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回馈社会。
2020年,在武汉一线抗疫的他,响应学校教务处的号召,在“开学第一课”上通过视频连线带领沈医学子亲临抗疫一线。回到沈阳,在宾馆隔离期间,张汝峰老师也没有休息,而是通过视频连线为学生处的辅导员和在校学生300余人做了“浅谈高校教育工作的宗旨意识”和“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两场报告,深深感动和鼓舞了广大沈医师生。
赵润英教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但工作之余,她以一颗善良的、包容的心给予需要帮助的每一位同学以真诚的爱和帮助,直至毕业后依然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成熟与成长。有一名2008级英文班的男同学,因经常去网吧玩游戏成瘾而拿不到毕业证,另一名2009级临床专业的男同学因失恋而无法继续进行考研复习。她数次找他们谈心,不仅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还在生活上给予悉心关怀,有时把他们请到家里改善生活,有时把好吃的送到他们租住的房子,使他们倍感温暖。临床专业的男同学说:“老师,你对我比我妈都细心,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不然就太对不起您了。”她陪着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拾信心,战胜自我。最终他们一个考上哈尔滨医科大学普外、一个考上中国医科大学泌尿外的研究生,现都已硕士毕业,并找到市级医院普外和泌尿外科很好的工作,她说这才是她最大的骄傲。临床专业的男同学母亲说:“我孩子可崇拜你了,你说话比我管用的多。”不仅让她深为感动,更成为了她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张莹老师自2014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以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2人,已毕业8人,目前4人在读。作为硕士生导师,她不仅要做好学生们科研课题的指导工作,从选题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实施到论文撰写,全程都需要加以耐心指导,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硕士生大孩子,要在他们踏出校门前,做好他们的领路人。在课题指导之余,张莹老师既要在研究工作中不断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研究最新进展,也通过积极参加学科内竞赛,使其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近几年来,她指导硕士研究生多次参加辽宁省研究生建模创新大赛并获奖。课余生活中张莹老师关爱学生,乐于倾听,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做学生们的知心人。
立德树人,任重道远。沈医教师将继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为当好一名老师和当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而努力奋斗,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沈医梦贡献力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