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日,不曾改变的初心
2022年春季学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学的节奏。为了不让学生落下学业,基础医学院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结合当下疫情线上教学的情况,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落实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完成线上教学课程安排,有序有力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三尺讲台到方寸屏幕,传道授业坚守育人初心
线上授课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空间,师生之间只能靠优质的授课内容和积极的互动反馈相互吸引、交流,促进教学。基础医学院各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通过线上会议进行集体备课,分享授课经验,加强对教学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贯彻传帮带精神,教研室教授及督导听课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
教师们也拿出了看家本领,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兴趣点和专业知识点巧妙糅合,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思维导图等模式,丰富课件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前预习+直播教学+全程提问+弹幕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的“5+”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夯实专业基础,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隔着屏幕,唯有春天与学习不可辜负
线下不马虎,线上不打折
与线下教学不同,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们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课堂上学生通过弹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课后通过雨课堂的讨论区或微信群完成答疑,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课程进度和授课速度的调整。
用一根根网线串起的眷眷温情,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教有质量,学有收获
由于线上实验课只能讲解实验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原理,同学们无法体会做实验的实践快乐,教师会下载一些实验操作视频给同学们播放,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的环境,有效弥补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无法开展真实实验教学的短板。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上,老师课前利用问卷星APP,将人体结构制作成图片,并用箭头指示重要人体结构,在答题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病理实验课上,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建立了病变标本展示及讲解视频等在线学习资源,教师与学生互动答疑,并将线上平台学习时间及测试回答正确率按比例计入期末成绩,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组胚实验课上,教师利用组织切片库进行线上授课,在授课结束时,对当堂讲授的重点内容组织切片进行测试,开展形成性评价,对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授,力求做到积极消化当堂课的内容,并布置实验课作业,巩固授课内容。
此外,教师们还积极组织学生线上答题竞赛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签到、提问、测试齐上阵,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疫情期间,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必然会有部分学生缺勤。为了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教师们积极与班级学委或班长建立微信联系,或者加入班级群,督促学生遵守纪律、按时听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询问班长和学委学生缺勤及迟到原因,督促学生及时上课,保证出勤率;提醒他们可以随时在雨课堂平台观看授课回放,以及必要时线上单独辅导。
在每次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测试或者撰写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的程度。通过课前预习构架起与本次课堂内容以及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同时,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双向互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暖心公告,提醒学生上课
创新教学方法,构架章节之间的桥梁
学生们的线上学习,老师们时刻关心
立德树人,育人育心,努力做疫情战役中课程思政的践行者
一方面,教师们不断加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学中紧贴时政热点,融入鲜活案例。另一方面,为丰富疫情封校下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参与学院“相约七点,‘疫’路同行”系列讲座等活动,结合本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普及防疫心理健康知识,让同学们以积极心态直面疫情,理性应对,用“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老师在讲“胃”时,通过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的背后的故事来诠释“科学精神”
携手战“疫”,静待春暖花开
为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模式,老师们凝聚智慧力量,提出了线上教学的“加减乘除法”,即加法备课,确保教学目标;减法教学,满足学生需求;乘法沟通,放大乘数效应;除法引导,缓解学生压力。从集体备课到教学教研,从设计线上教学方案到创新线上教学方法,从图文直播到线上互动,多措并举,确保了平稳有序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广大教师初心不改,潜心育人;莘莘学子勤学不辍,勇“疫”前行。基础医学院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期盼校园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