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春节的喜悦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冲淡,当身处疫情蔓延、风险四伏的“严冬”,我们的心理之弦绷得越来越紧,我们渴盼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beat365心理支持在线服务平台,由具备资质、经验丰富的附属医院专业心理医师、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平台咨询人员,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疫情防控的在线一对一服务,并定期发表原创心理文章,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疫情面前,我们需要怎样的同理心”。请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同努力,遏制疫情,以健康的身心共同去迎接绚烂的春天!
郭秀华
◆现任beat365辅导员
◆硕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2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偶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抗疫|同理心正在使我崩溃!一位新入职医生在疫情面前的自白》。这是近期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沈嘉杰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全文如下:
同理心正在使我崩溃!
老妈应该最清楚我这个阶段的心情变化。我自21号上完第一个大夜班开始,疫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几百到几千至现在几万,而偏偏这时候轮到我节假休息。有幸也不幸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面对这场瘟疫,年前到除夕哪怕面对一桌又一桌的丰富美味菜肴,我也只能吃出涩涩的味道。当年初三传出两省交界即将封路的流言时,我彻底坐不住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寝食难安,什么叫坐卧不宁,什么叫面如死灰。我呆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了。而这个时候,我的同胞正在受难,我的同事正在奋战,我的亲人正惴惴不安。足以毁灭我自己的瘟疫正在蔓延,许多悲惨的故事正在发生,但我什么都做不了。
于是我草草收拾好行李回到嘉兴,持续等待直至30号,我和科里第一批六个人,在发热门诊第一线轮岗,住在统一安排的酒店里实行自我“隔离”,外界和外人一概不能接触,每天最多有八个小时闷在防护服里,不能饮食也不能代谢,不出一小时,衣服内湿冷的水汽会直直的刺入你的膝盖你的脚踝你的每一寸皮肤里,每一次呼吸仿佛在跟自己过意不去。然而,这样的工作环境却不再让我继续崩溃,就像李诞所说的那样“明白能做的很少,但还是接着做,心没有那么慌”。我知道我终于成了被需要的那个存在,我终于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和这样的瘟疫进行搏斗,我想,每一个去武汉的逆行者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此时一定置之度外了一切,只存着这一口悬壶济世的同理心吧。
我虽不再崩溃,但仍未心安。只希望人间皆太平,早早结束当下的乱序。最后套用一句网上的话“生于人间,宁可不做星辰,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疫情面前,无人幸免
庚子鼠年,疫病肆虐,本属于中国人的新春佳节笼罩在一片悲戚与恐慌当中。看着每天确诊和疑似病例的迅速增长,随着你每天“不自由”的日子越来越长,看着清冷的街道、稀疏的车流和“罩”住的笑脸,我相信,你的心情也在一天天灰暗。从最初的旁观到惊愕到恐慌到感动到担忧到害怕……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你的心情越来越糟。曾经以为疫病离我们很远,猛然发现它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靠近,它可能不仅仅是真的病毒,而是由此带给我们无法言说的痛和不可预知的未来——我的开学、我的考试、我的就业、我的考研复试甚至我的毕业典礼还能不能如期进行……是的,谁都不曾想到,疫病竟然如此深切地刺痛着我们每一个人!
疫情面前,无人幸免。正因为感受生活的无常,我们深深地痛惜那些身处重灾区的武汉和湖北人民,我们由衷地敬仰那些奔赴前线的医护勇士,我们为无数献出大爱的抗疫人手动点赞,我们为国家正遭受的苦难无比痛心。也正因如此,在这个时候,我不愿也不能哪怕是在无人的家里放声大笑,我不愿也不能在每天醒来无视疫情的进展,我不愿也不能在公众平台说笑晒幸福,我不愿也不能对我知之甚少的事件轻慢质疑……我不能无视人世间的悲苦与无助,我常常愕然无语,也会哽咽流泪,这是什么?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同理心。
何谓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近似中国传统的“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精神。“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同理心所说的“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同理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我们会因为他人开心而开心,会因为他人深陷痛苦而感到焦灼,恰恰是这种同理心,使得我们人类具备了理解、体谅、包容、互助、合作等特质。
我们需要怎样的同理心
有一个精神病患者,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不吃不喝,不声不响。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撑了一把伞,蹲坐在患者的旁边。患者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和你一样,也是一只蘑菇呀!”患者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患者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患者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走。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患者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患者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患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对患者重复一万遍“你不是蘑菇,你是正常人”都无济于事,有时候我们需要蹲下来,成为一只蘑菇才能帮助另一只蘑菇。因为只有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才能破译和传达同理心的真谛和魅力。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晏子引经据典委婉地批评景公缺乏同理心,身穿裘衣不知天寒:古代的贤君,自己吃饱却能够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能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能知道别人的劳苦。你不知也。齐景公善于接纳谏言,散发衣食给饥寒交迫的人。
同理心的最高境界是给对方此时最需要的。一个痛哭的人,此时最需要的不是建议,也不要你理解他的情绪,他需要的仅仅是安全可以哭诉的环境、陪伴和纸巾。非常时期,疫情当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共情,多一些体恤,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同理心,会更有助于我们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这种同理心,来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来自于政府与平民,也来自于每一个素昧平生的普通人之间。
谨防同理心“过载”
何为“同理心过载”?美国历史学家卡拉·乔伊森发现,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常常会陷入冷漠、无助乃至愤怒的境地。后经研究,原来这些医护人员每天重复目睹病人的不幸,经常会有竭尽全力依然无能为力的情况发生,这让他们的心里很难承受,于是卡拉将这种心理现象命名为“同情疲劳”。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开始你还特别关注每天新增的疫情人数,关注每天朋友圈关于疫情的动态,可几天下来,你会感到莫名的疲惫,你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看不进去,每天只知道过几分钟拿出手机看一看,看看那些增加的数字,越看越无力,越看越沮丧。如果出现这种情绪,小心,这可能是你的同理心趋于“过载”的信号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不断刷创伤性信息,是进入心理应激状态的表现之一。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长期暴露在大量过于残酷的信息流之下,会不自觉地“卷入”,被替代性创伤,仿佛身临其境。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没有经受疫病的迫害,但是他人的痛苦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可小视的伤害。当出现头晕、恶心、烦躁、失眠等等不适时,应该马上关上手机,做点其他事情或干脆睡觉。一般来说,最容易被替代性创伤的,往往是那些比较善良、内心柔软的人,也就是极富“同理心”的人。
你需要同理心,但不要被“同情疲劳”所碾压。果壳网发文:如果丧到刷不动消息,请放过自己吧 ,便是针对这部分过度关注信息而产生心理负担的人群提出的建议。倡导大家在“关心当下时事的时候,多体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须知,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责任,更不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接受自己的能力所限,先保护好自己,增强免疫力,以积极理性的心态看待一切,相信,我们身在暗夜,终能迎来曙光。
当春回大地阳光铺满草地,当我们可以自由的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当我们可以开心的握手拥抱欢聚,要记得,这个“冬天”如此漫长。
参考资料:越刷武汉新型肺炎越恐惧?小心,你的同理心可能过载!(文:赵晓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