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学理性地防控疫情,保护自己和家人免于疫情侵蚀,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更是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疫情爆发以来,beat365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建立科普知识在线支持服务平台,由副教授以上职称、博士以上学位、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31名专家志愿者团队提供科普咨询,并定期发表原创科普文章,今天的主题是“1+1”方式,自我判断新冠感染风险,让我们携手同心,为疫情早日远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张莹
·副教授
·流行病学科研室主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2月20日15时,全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677例,其中湖北省确诊病例62031例,我们辽宁省累计确诊121例。伴随着近日来大量企业事业单位返工复工,不少小伙伴担心,随着返程人员的大量增加,我们是否会出现感染的风险呢?一部分小伙伴甚至精神紧张到打个喷嚏、咳嗽两声就立马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了!
其实,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以及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相关内容,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就可以学会自行判断感染风险了!
新冠肺炎的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包括:
(一)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对于普遍易感的一般人群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仍是此次疫情中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判断是否接触了病人,或是否接触到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就可以初步判断有无感染的风险;进一步结合有无相应的临床症状,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 “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特征”这一“1+1”的方式,来进行感染风险的判断方法。
一首先判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情况
1.有无湖北或其他疫情流行地区旅游史或接触史
考虑近期(14天内)有无湖北或其他疫情流行地区旅行史,或接触过有这种旅行史的人。
2.居住的小区是否出现病例
最近辽宁省多个地市均公布了确诊病例所在的小区信息,如果自己的生活小区中出现了病例,且与病例有接触的机会(如同乘电梯),可能有感染的风险。
3.外出时身边有无发病患者或可疑症状患者
在乘坐密闭且时间较长的交通工具时,或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周围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就可能有感染风险。
4.身边人是否有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
家人或朋友参与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工作中,无论是参与采样、检验、救治的医务工作者,还是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管理密切接触者的疾控人员,以及社区、居委和公安、民警、小区物业、安保、车站司乘等工作人员,从事这些工作的家人和朋友们,建议多观察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健康状态,他们如果感染,再与我们密切接触,那么我们也会有感染的风险。
5. 家庭成员出现症状
要特别警惕家庭内传染。特别是如果家庭成员出现症状,有极大的可能会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不管婴儿、青壮年,还是老人,新型冠状病毒对全人群易感。
二观察自己是否出现感染症状
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干咳
可能伴有的症状:鼻塞、流涕、咽痛、腹泻
结合前面的接触风险情况,如果符合且出现以上任意症状,就应该戴上口罩尽快就医,配合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用这个简单的“1+1”的方法,学会判断自己的感染风险,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就医,缓解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另外,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先通过网络医院平台咨询。
了解个体可能的感染风险环节,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尤其是近期一些无症状感染者的被发现,以及陆续开始的企、事业单位的返工复工,大规模人群的返程和复工环境下,更应该注意做好疫情防控。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不组织或参加聚会、集会,尽量不去人群密集或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必须佩戴口罩,居家时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减少个人感染的风险。
面对疫情,只要人人做好自我防护,用良好的健康“小习惯”,守护全民“大健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