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种授课方式,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老师要做的是引导,不是单单的填压、灌输。线上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选择机会。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多一点思考、谋划,成为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主动者。” 3月2日,beat365近万名学生如期在线上课,作为全校783位老师301门线上课程的培训教师,作为学校混合式教+学的总负责人,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王巧玲老师如释重负,沈医人两年多的“混合式教+学”积累,终于在这紧急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厚积薄发:16天301门线上课程就绪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迟了春季开学,学校高度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和教学网络视频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在线教学工作,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主线,创新驱动教学,服务保障教学,关爱滋养教学”的工作理念,形成了从资源遴选、课程设计、课程跟踪、考核评价、质量控制“五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模式。
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学校“混合式教+学”总负责人王巧玲作为培训教师,从2月16日进行线上教学方案的酝酿起草,到783位老师、301门线上课程的准备就绪,仅用了16天的时间。
虽然时间紧迫、自己还有两门课程,但王巧玲没有任何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围绕线上教学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家熟悉教学平台,包括如何上传课件、如何制作微课、如何录屏、如何建设课程、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等。
更加辛苦细致的工作开始了,2月18日至开学前,王巧玲要随时随地为700多位老师进行一一答疑。面对巨大的压力,王巧玲选择了理解和耐心解答。“在准备线上课程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经常工作到深夜11点、12点甚至后半夜,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定时出现的。不同的老师理解也不同,有很多在平台中已经辅导过的问题还是会有老师来提问,所以很多老师都会找到我,突然间一下会感觉压力很大,但后来转念一想,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也是给他们足够的支撑吧!特别是坚持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临床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积极准备教学工作,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与心血。我们在辅导和培训的过程中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的,这使我们遇到困难时会有很多解决方法,所以团结协作是非常必要的。”
高瞻远瞩:两年积累收获颇丰
16天线上教学准备就绪的背后是学校的高瞻远瞩和对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先知先觉,早在2017年10月学校就引进了混合式教+学理念,2018年1月开始使用混合式教+学知行医苑平台,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教学早已深入人心。作为总负责人,王巧玲表示,此次线上教学对于老师们也是更新教学理念的良好契机,大家不仅要熟悉平台,还要熟悉多种直播软件,此外还要做视频以及选材,总之,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的备课任务多、难度大,但是没有一个老师退缩,沈医人奉献、博爱、知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在这些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巧玲就是沈医精神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她为混合式教+学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假期、周末的夜晚,如果在解剖楼内听到有女老师自言自语的声音,大家不要奇怪,那是王老师在给学生们录制微课;如果听到有音乐声,也不要奇怪,那是王老师在给学生做课件,而音乐竟然是为了给自己壮胆儿。两年里,她独自完成录制了部分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微课,解剖学标本近百余件标本微视频,并无偿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笑着说:“老师,我会了,这样的方法太好了。” 简单的话语是对王老师所有的付出最好的诠释!即使身体出现了问题,甚至连母亲病重,她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想到“等我回去给您买最爱吃的樱桃”成了和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9年7月26日,肖纯凌院长带领张丽艳、王巧玲、刘蕾、陈凯明、苏昆五位教师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医学类实验教学研究会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院第十四次会议,大会上王巧玲就beat365开展“混合式教+学”情况及知行医苑平台建设的情况作了汇报,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beat365荣获了“混合式教+学金课协作组织”常务副组长单位的称号,王巧玲、陈凯明、苏昆三名老师全部荣获“混合式教+学课堂设计大赛”一等奖,其作品被授予联席会基础医学组“混合式教+学金课”称号。
在准备“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时,王巧玲仍在继续学习,学习直播平台的使用,学习升级版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学习如何让其他老师更快熟悉新的工作方式。为了给其他老师进行培训,王巧玲先自己摸索学习,与平台公司人员进行沟通,以学生身份去试用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积极解决。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深夜,对于两年的辛苦付出,她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新事物尽早地接触学习是很有意义的,这叫做有备无患,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尽量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以爱育人:“是恩师,更像妈妈”
从教近20年,王巧玲对待上课这件事从不含糊,不管多累,就算累得不想讲话,可只要站上那三尺讲台,她永远满怀激情,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王巧玲一直鼓励学生们以主动者的态度去学习,无论什么情况,不是简简单单地知道答案就可以,一定要去理解、多思考、多联系,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未来自己的发展做准备。“同学们切记,现在的学习就是将来与疾病抗争的本领,将来人民将健康、性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得托得起这份信任。”这是王巧玲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也是殷切期盼。
王巧玲的系统解剖课生动有趣,开启了学生们对解剖的兴趣之门。她上课时会关注到每一个同学的情绪和反应,会更在乎同学们的想法,及时向同学们进行有意义的反馈,课后热情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期中测试后对成绩优秀和不理想的同学都进行奖励,用她独特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王巧玲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去引导学生们变得更加优秀。在组织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同学有问题就直接找老师,她建议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先在班级群里讨论,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也能帮助同学们尽快解决问题。在关心学生们积极成长的同时,王巧玲更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线上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较长,她担心对学生们的眼睛造成伤害,所以常常提醒学生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间隔一段时间需要对眼睛做一下热敷,或是做眼保健操,让大家提高健康意识。
和王巧玲做科研的学生说:“大二下学期有幸参与到巧玲老师的项目中,她是我们接触科研的第一位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她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指导我们操作,为我们讲解原理,让我们理解得更加深刻。老师还会在实验结束很晚的时候开车送我们到宿舍楼下。印象很深的是暑假的一次实验,那天下暴雨还有台风,巧玲老师不小心划破了手,还是坚持着将实验进行到底,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都亲自上手。是巧玲老师这一路以来的耐心帮助、包容与照顾,才让我们从什么都不懂,到最后可以独当一面。”
在同学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王巧玲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有一次一名学生骑车时摔倒受伤了,她赶在上班之前来到学生的宿舍,为其带了药,嘱咐需要注意什么。还有一次将近半夜的时候,王巧玲接到了教过的学生打来的电话:“老师,我同寝室的同学不舒服,很严重!”王老师说:“快告诉我,她今晚吃了什么,我马上联系医院,你们陪好她!”王巧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好老师,也是学生们的好朋友,更像妈妈一样呵护、照顾着他们。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从教以来,王巧玲一直在用行动实践什么是敬业,什么是责任。有许多像王巧玲这样默默付出的沈医人,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奉献、博爱、知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才会一次次刷新“沈医速度”,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沈医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