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爱与责任 守护生命之重
(2020年6月2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以特别的方式在云端集会,为2020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在同学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春节团圆的喜悦戛然而止,让我们的相聚相守成为奢望。今天,你们没能在母校的博学湖畔留下穿着学位服、高抛学位帽的洒脱剪影,没能和亦师亦友的老师执手言欢,没能和同寝同学酣畅淋漓地“卧谈”,毕业典礼上少了你们的神采飞扬和欢声笑语……你们用阔别母校150余天的超长假期,用不能亲身参加母校现场毕业典礼的人生遗憾,为全国疫情形势稳定向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对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祝福!
这次全球性的疫情,让我们深度思考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更让我们深度思考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所谓生命之轻是在重大灾害面前生命的脆弱,思考生命之轻,敦促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科学健康的生活观。所谓生命之重是在疫情中表现出的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思考生命之重,让我们心中常驻爱与责任的医者之魂,不断地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用心用情守护生命。
临行话别,我讲三点希望,和同学们共勉!
一、牢记爱与责任,乐于奉献。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钟南山院士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武汉疫情,84岁的他一边告诉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人民日报》微博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若不是心中涌动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若不是心中始终怀着对生命和健康的责任,钟院士怎会在耄耋之年再挑万钧重担?
一批批医务工作者以“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勇往直前,他们中有多少你昔日的老师和学长?身衣白甲,他们就是抗疫一线最闪亮的健康护卫者,身着师服,他们就是你们可敬可爱的临床教师。沈医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汝峰老师,2007年在教授学生临床技能时,让学生在他的身上练习骨穿,他积极参加了非典和汶川地震救援,今年又作为第一批援鄂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是什么让他数次出现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爱和责任,是他心中时刻守护的生命之重!
希望同学们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正如泰戈尔的诗“我在心里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却被抛闪在阴影背后”,愿同学们涵养一颗无私奉献、满怀仁爱的心,以仁心温暖人心,以仁术捍卫生命,用爱与责任熔铸生命之魂,这是对生命最美的礼赞,也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二、担当时代使命,志存高远。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秩序,也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这个时代和未来世界。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的祖国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决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交出了令世界震撼和动容的“中国答卷”,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健康中国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民健康是重要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伟大,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学习、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扛起历史责任,展现时代担当。
三、勇攀医学高峰,以学为径。纵观医学发展史,许多令人闻之色变的病症,在当时是无法逾越的难题,如今用常规方法便可预防和治愈,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得益于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得益于医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作为医学生,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终身学习,同学们的每一分学习都可能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增加一次机会,每一次留心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学校力争将勤学、乐学、善学的基因植入你们的骨髓,让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成为一种坚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怀揣终身学习的“源动力”,常伴“书卷香”,始终保持求知之心,勤奋钻研,虚心求教,努力成为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
亲爱的同学们,“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未来美好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回忆起2020年,不是无奈和失望,而是这个春天里无数英雄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在这些平凡英雄中,有你有我也有他,有为祖国守国门的公卫学子,有在全国各地展现出磅礴沈医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你们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请记住生命中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它如维纳斯的雕像,因不完美而完美,愿每位沈医学子,用生命之光、奋斗之姿照亮、温暖身边的人,拼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