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尊师风尚 切实扛起惠师担当
努力谱写强师兴校奋进华章
(9月11日 根据录音整理)
老师们,同志们:
大美金秋,收获时节,在教师节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的节日——第36个教师节!受陶庆才书记的委托,我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服务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同志们,庆祝教师节不仅是一次纪念,更是一轮新的思考。今天大会的主题是教师,下面我就围绕教师讲三方面内容。
一、大力弘扬尊师风尚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在1985年设立,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作为教师的鼻祖,提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等教育理念,被尊为“万世师表”;荀子曾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不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情系教育事业发展、心系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并提出“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做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重大部署。
刚才,9位退休前最后一次参加教师节的老教师,被学校授予了“教书育人贡献奖”,这个奖项是今年由我提议设立的,设立的目的是表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的孺子牛精神,他们的名字不仅闪耀在今天的荣誉册里,还将会铭刻进沈医发展的历程中,辉映在沈医学子成长成才的美好记忆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唱响尊师风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真正让尊师重教成为校园中最靓丽的风景、最前沿的时尚、最浓厚的氛围。
二、切实扛起惠师担当
人们谈到一所大学的好坏,一是看学生是不是愿意去,二是看老师愿不愿意来。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建设一流的大学,首先要解决好老师愿意来的问题,只要好老师愿意来,我们就会有好学生,有好的研究成果和好的影响力。
解决老师愿意来的问题,就是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尊严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工作上有价值感,在待遇上有幸福感。围绕这样的办学理念,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学校将实施一系列惠师工程,扭住人事政策的“牛鼻子”,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源动力。
1、分类设置教师岗位
按照今年7月16日人社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参考部分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设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三类教师岗位:教学为主型岗位主要针对通识课教师,科研不作硬性要求;科研为主型岗位,对教学工作不作硬性要求,但有较高的科研考核指标和职称晋升门槛;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则需要同时承担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教师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来发展,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分类设置教师岗位,并非绝对地将教学和科研分开,而是在职称晋升的门槛条件和业绩权重上加以调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岗位,都不是“单纯的教学型”和“单纯的科研型”,而是在某一方面的侧重,而不是鼓励大家单纯教学或科研。
这样的制度设计,拓宽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可以自我选择“扬长避短”;保证那些愿意做科研的教师潜心去科研,喜欢教学的教师专心去教学。让教学强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上钻研,钻研到极致,没有后顾之忧;让科研强的教师可以在学术上钻研,渐渐地形成科研领域的奥运团队;避免出现科研强、教学弱的教师,勉为其难地糊弄学时数;而教学强、科研弱的“老黄牛”教师,却在实验室束手无策,最后被逼着去“实验数据造假”。
这项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科研业绩的评价体系。在这方面,学校的职能部门还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以期能最大限度的让各类型岗位教师的业绩赋分,保持在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现行的“科研为王、忽视教学”改革成“教学为王、忽视科研”的制度。
2、科学测算各类型岗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工作量
分类设置教师岗位之后,要按照更名大学的要求,科学论证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基本工作量,要适当调减教学为主型的教学基本工作量,大幅减少科研为主型教师的教学基本工作量。一是让教师有时间学习积淀、提高自身和开展科研等,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来思考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二是让教师从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上课转变为创造性劳动,赋予课堂更高的质量、更深的内涵和更大的意义。三是创造更多机会,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并将培训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全阶段,让教师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学历学位、做国内国外访问学者,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3、以建设“金课”为抓手逐步实现“优劳优酬”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教育部已经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也就是“金课”,学校也将加强顶层设计,一是探索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二是按照教学效果给教学工作量赋予权重系数,把上课的质与量同时纳入课时费和劳动报酬体系综合考量;三是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现优劳优酬,让“金课”有价值,“水课”失去生存的空间。
4、适度提高超课时费标准
针对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的现状,学校一方面要着手调研论证,科学设置超课时费标准,适度逐步提高教师的超课时费标准。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学效果导向和师德考核,建立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的内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超学时工作量产生的绩效工资在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教学为主型教师的价值感。使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5、引进人才和本校人才“并轨发展”,校内外高层次人才同岗同酬
近年来,国内大学展开“抢人大战”,高薪聘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这些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博人眼球带来“奇效”,但由于引进人才与本校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的差距,经常挫伤本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先期引进人才转化为本校人才、本校师资自身成才并达到一定数量,与后续再引进人才“同台竞技”的诉求愈来愈强烈,各阶段人才的业绩考核、薪酬衔接等问题愈来愈突出。因而,建立真正“单一轨道薪酬体系”,实现引进人才和本校人才“并轨发展”,校内外高层次人才同岗同酬,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将根据教师岗位的分类,分别设立一定数量的“年薪制”岗位,设定不同等级的薪酬以及考核指标,以任务为导向,实施目标管理,面向校内外教师公开竞聘上岗,推进引进人才和本校人才“并轨发展”,真正实现师资的国际化。
三、努力谱写强师兴校奋进华章
同志们,学校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内涵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正处于实现建设医科大学目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聚焦新的发展目标,我们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beat365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兴校必先优教、优教必先强师。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石,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补齐短板,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师。但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我们要“选苗子、育大树、压担子、树旗帜”,真正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强师兴校为目标,培养一批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要搭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四个层次的特色人才体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底蕴深厚、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建设一支善于发现、乐于创新、潜心科研、多出成果的学术队伍,建设一支心怀大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管理服务团队。
今天,我一共讲了3个方面,大力弘扬尊师风尚、切实扛起惠师担当、努力谱写强师兴校奋进华章,其中,尊师是前提,惠师是途径,强师兴校是目标。
同志们,站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们不但要扎实做好“十三五”的收口工作,更要长远谋划、系统研究,着手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我相信,只要我们兴全校之师、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不管多险的关、多高的坎,都阻挡不了我们爬坡越坎、勇攀高峰的步伐!下一步,我们要以人才引领发展,以质量夯实基础,以特色丰富内涵,以改革增强活力,用更加广阔的发展视野、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共同建设新“沈医”!
最后,再次向广大教师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开心教书育莘莘学子!快乐工作建幸福沈医!